安全第一!外媒称“软体”机器人将与人类和睦共处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埃菲社10月1日报道称,机器人服务生、接待员、护士……既然执行辅助工作的机器人终究将与人类共同相处,就必须确保这些机器的安全性,保证它们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为此,研究人员致力于用更柔韧的材料来设计新型机器人结构。
2018年“国际智能机器人和系统会议”1日在马德里召开,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会议。“软体机器人”是会议探讨的重点话题之一。
本次会议将持续至5日,吸引超过1200名专家参加。参加会议的还有意大利的切奇莉娅·拉斯基和德国的赫尔穆特·豪泽等软体机器人研究专家,前者研发了一个软体章鱼机器人,后者的研究领域是有关软体机器人控制的形态学计算。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将带着能帮助人熨衣服的机器人TEO参加会议。此外,他们还带来了具备“柔软、灵活”颈部的机器人原型。
研究员孔查·蒙赫告诉记者,机器人实验室还将带来另外几款更知名的机器人,包括能执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工作的迷你版机器人Maggie,以及能帮助残疾人进行厨房操作的辅助机械臂Amor。
以社交和互动能力见长的机器人NAO和Pepper也将在会议上亮相。此外,还可见到水下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基础设施视察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等。
蒙赫指出,优化传感器以及机器人执行动作必需的执行器的性能是机器人技术发展面临的两个最大的挑战。
蒙赫说:“我们需要十分先进的传感系统来捕捉机器人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传感器技术依然面临瓶颈,要么是感知速度慢,要么是在嘈杂环境中运作效果不佳。
在谈及科技与未来家庭生活融为一体时,蒙赫说,人工智能平台的普及将在搜索和通过语音与家庭事务交互等方面“极大程度地简化我们的生活”。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研发的可模拟人手举杯的机器人手(资料图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和百度,360,搜狗等多加搜索引擎自动关键词搜索配图,如有侵权的图片,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邮箱:ciyunidc@ciyunshuju.com。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