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
3月18日,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正式对外提供服务一个月。 该数据中心是阿里云打造的新一代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可容纳多达30万台服务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数据中心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支撑着数亿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持续为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办公平台钉钉APP扩容10万台云服务器容量,帮助其抵御巨大流量冲击,保障亿万人在线上顺利复工复学。 基于阿里云的弹性扩展能力,钉钉在2小时内就部署了超过10000台新的云服务器阿里云服务器云办公,创下了阿里云快速扩展的记录,而传统数据中心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
如今,阿里云的数据中心不仅支撑着阿里自身的业务,而且成为一个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 阿里云目前在全球部署了200多个数据中心,为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网络等技术服务。
过去,很多企业需要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 如今,企业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来建设自己的机房,而是可以直接购买算力资源。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这种“网格”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进而带来了产业链的革命性变化。
能源消耗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一大挑战,阿里云一直在探索和创新。 例如慈云数据自营海外云服务器,高稳定高性价比,支持弹性配置,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引用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提供优质水冷资源。 搭载阿里云智能运维系统,可智能感知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制冷模式。 电力消耗和能源消耗要低得多。 在国际水平上。
目前,全国数据中心有超过1000万台服务器,其中约30%服务于云计算。 数据中心“云化”潜力巨大。 面对疫情后井喷的云需求,阿里云正在加大数据中心规划阿里云服务器云办公,这将进一步加速国内数据中心的“云化”进程。